新疆男籃在季后賽八強戰中被遼寧隊3-0橫掃出局,這支賽季初被寄予厚望的豪華之師,最終倒在了傷病的魔咒之下。這個結果讓無數球迷倍感意外與惋惜。本賽季,新疆男籃斥資打造豪華陣容,本以為能在季后賽中大展拳腳,卻因傷病侵襲與外援不力,早早折戟沉沙。如今,一個巨大的問號擺在新疆隊面前:需要就此啟動重建嗎?
趙睿、桑韋爾、齊麟、阿不都沙拉木等核心球員的接連傷退,讓新疆隊幾乎讓出了一半主力陣容,面對兵強馬壯的衛冕冠軍,殘陣新疆即便拼盡全力,仍難逃被橫掃的命運。然而,這樣的結局并非偶然,外援引進的失敗、陣容結構的失衡,以及關鍵時刻的韌性不足,都讓新疆男籃的賽季征程顯得虎頭蛇尾。
傷病固然是新疆隊折戟的重要因素,但外援選擇的失敗同樣難辭其咎。四名外援中,僅有勞森的表現勉強達標,但他偏外線的打法與新疆隊的內線需求并不契合;哈雷爾受限于身高和體能,在季后賽的對抗中徹底淪為雞肋;桑韋爾的玻璃人屬性讓球隊雪上加霜;而黑根斯盡管防守積極,但缺乏穩定的得分能力,在高端局中毫無威脅。
新疆隊的外援配置,既沒有超級得分手,也缺乏能改變比賽節奏的持球核心,導致球隊在趙睿傷退后,進攻端徹底陷入停滯。在外援水準決定球隊上限的CBA,一支爭冠球隊的外援必須能在關鍵時刻carry,還得是能夠持續輸出的那種。
不過,新疆隊的未來并非一片黑暗。本土核心框架依然穩固——趙睿、阿不都沙拉木、齊麟、李炎哲等球員仍是聯盟頂級戰力,而年輕球員如葛浩然、伊力福拉提的崛起,也讓球隊的輪換深度得到提升。休賽期的調整重點,無疑在于外援的徹底洗牌。新疆需要一名能持球攻堅的小外援,以及一名防守強硬、能護框的藍領大外,只有補上這兩塊短板,球隊才能真正具備爭冠競爭力。
劉煒的續約留任傳遞出延續性的信號,但教練組需要更專業的球探系統支持。若能引進類似薩林杰式的攻防一體大外,搭配得分爆發力強的美式后衛(如上賽季效力青島的韋瑟斯龐),配合現有本土陣容,新疆仍具沖冠實力。盡管本賽季的結局令人失望,但若能痛定思痛,新疆男籃仍有機會卷土重來。